一幅幅“甲夜泊钱清”“依依墟里烟”的美丽乡村共富新图景跃然“墙”上
发布时间:2025-05-06 来源:管理员 浏览次数:
戴着草帽、爬上木梯,手中拿的却是画笔,谈笑之间,就在白墙上留下一幅幅山水花鸟。近日,柯桥区钱清街道枢里村来了一群艺术家,他们在村文化礼堂墙面上现场作画,一幅幅“甲夜泊钱清”“依依墟里烟”的美丽乡村共富新图景跃然“墙”上。
美丽乡村墙绘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柯桥区美术家协会主席茅斌辉印象中的枢里村,古韵悠长、岁月氤氲,佳木葱茏、奇花烂漫,是画家们理想的创作地。今年,枢里村被纳入绍兴市文联“艺术乡建”试点村,恰好成为柯桥区美术家协会“艺术乡建”合作基地。
美丽乡村墙绘 
是文化润乡,也是珠联璧合。美术家们携手村庄,深入推进“艺术乡建”,用画笔描绘乡村共富底色。
枢里村位于钱清街道最南端,依山傍水,风光秀美,长垄茶园隐于群山环绕间。更可贵的是,村子里还留有大片江南韵味的老房子,白墙黛瓦,斑驳疏离,呈现着静谧的美好。近几年,村里建起了文化礼堂、图书馆等文化场所,满足村民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新建的场馆是硬件,内外的墙绘装饰、空间的艺术装置等则“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了乡村文化。村庄延续古韵,又添新风。
美丽乡村墙绘 
美丽乡村墙绘 
美丽乡村墙绘 
“结合枢里村景色秀美、古意盎然的特点,以‘美育村’建设为载体,在绍兴市文联多支持下,柯桥区文联的推动下,美术家们分批驻村,不断推进‘艺术乡建’工作,先后举办各种创作、采风活动。”茅斌辉告诉记者,作为市、区文联指定的枢里村“艺术乡建”驻村团队,区美协多次组织会员进村进行规划、采风、创作,齐力扮靓美丽乡村。美术的范畴很广,绘画、雕塑、设计等都包含在内,为了让村内的艺术气息更加浓郁,美术家们还在枢里村开设多样化的课堂,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家级的指导。
记者了解到,自从文艺协会进入到村镇一级,基层的文艺爱好者也有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有了这个基础,茅斌辉和其他美术家们的驻村交流受到大家的欢迎和支持。“美协老师下乡为我们老百姓边讲解边一起画画。作为枢里村的村民,能在自己村里与美协老师一起在墙上画画,感到荣幸和自豪。大家都说,有了我们作品的枢里村更美了。”枢里村的村民裘观众说。
美丽乡村墙绘 
美丽乡村墙绘 
茅斌辉的乡村足迹不仅在枢里,他此前成为首批签约入驻柯桥区漓渚镇棠棣乡村艺术馆的艺术家之一。和其他艺术家一起,茅斌辉挖掘本地特色,解码文化基因,使棠棣这座小山村从单纯的整洁美丽向艺术化转变:村里原本简单的白墙被重新设计,画上亮眼的画作,成了村里的“网红打卡墙”;鲜花围绕的村道上,点缀上艺术作品,放眼望去都是诗情画意。
行走乡村,文化润乡。茅斌辉更深度地接触乡土绍兴的文化基因,促进了他作为艺术家的现实思考。他认为,绍兴历来美术积淀深厚,徐渭、陈洪绶、王冕等著名艺术家不胜枚举,灿若星河,南宋时期更是成为艺术文化的中心,因此群众基础异常扎实。
他在“艺术乡建”中更明确了群众对于美术的需求。“农家用的土灶、春节挂的年画、平时用的瓷碗,都有手绘的图案,这就是美术。艺术不是空中楼阁,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审美息息相关,如果没有艺术,生活也将索然无味,而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近它、创造它。”茅斌辉说。
美丽乡村墙绘 
优美的村落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美术家们融入多元艺术内涵,打造着一场场乡村文艺盛宴;与此同时,乡村生活如同源头活水,成为美术家们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宝库,绵绵流长。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187-5513-3872。

本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的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款!反馈邮箱:469228363@qq.com。